“让你的造价事业再次伟大” 系列之 设计抗裂砂浆厚度为3mm,有什么理由要求要增加1.0mm?


厚度 

一、棘手的问题

一个年轻预算员来信向我咨询我一个问题,他们省的定额,外墙保温“浆料”基层抹3mm~4mm聚合物抗裂砂浆 + 网格布(下简称:抗裂砂浆),定额抗裂砂浆的含量为400.0kg。而保温“板材”基层上3mm~5mm的抗裂砂浆含量却是350.0kg。相对较薄的3mm~4mm厚,反而比3mm~5mm的多了50.0kg。问:是不是定额弄反了?并发来了定额的截图。(见下) 造价技能

二、抹灰厚的为什么定额含量反而变小了?

这个问题着实有点棘手,结合我自身的实践,经多方分析,在假设定额相对正确的前提下(注意前提:定额正确),我作出了如下判断:

1、按操作规范,抗裂砂浆 + 网格布的正确工艺应是:批抗裂砂浆→粘贴网格布→抗裂砂浆罩面;  

2、相对来说,保温浆料的基层抹灰不是绝对的平整,有时需要用抗裂砂浆作适当的弥补。尤其像玻化微珠,成活后颗粒之间有很多小的麻坑(见下图),批抹时坑中会嵌入很多抗裂砂浆。定额极有可能考虑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,所以消耗量反而变大

砂浆 建筑行业专业资讯门户-新干线头条

3、外墙的保温板材一般是挤塑板或聚苯板(当然还有岩棉板等,但岩棉板不适合雨多空气湿度大的地区。很多地方下发文件,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),相对于保温浆料的基层就显得非常平整(当然也有粘贴不平整,需要用抗裂砂浆作适当的弥补的),所以抗裂砂浆的损耗少。也许这就是定额含量反而变小的原因所在。

 

三、定额的含量是否合理?

然而,这看似有道理,但也很是勉强。因为保温板尤其是挤塑板,为了增加粘接力,几乎所有的板面设有“凹坑”“凹槽”,有的凹坑与凹槽同时存在,批抹时凹坑、凹槽内会嵌入很多的抗裂砂浆(见下图)。其原理与“砖墙面”和“混凝土墙面”的抹灰一样,有墙缝的砖墙的砂浆用量大于没有墙缝的混凝土墙面。如定额考虑了这个因素,那么含量会不会变高呢?

厚度

以曾经的实践经历为例,挤塑板的标准规格为: 1200×600 = 0.72m2。板面有20条4mm×4mm的凹槽,其凹槽嵌入的抗裂砂浆体积折合厚度为:4×4×20条槽×1.20板长÷0.72m2 0.53mm/m2板,而抹0.53mm厚抗裂砂浆的耗用量则至少在60.0kg以上。

这并非主观臆想,且在河北的定额得到了证实河北的2012定额就考虑了这个因素。保温板带“凹槽”的,需另外增加人工、材料、机械的系数。(见下定额截图)

造价技能

至于提问者省的定额有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因素,不得而知,但看板材基层抗裂砂浆350.0kg的含量数,定额似乎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因素。所以我对定额3mm~4mm的含量大于3mm~5mm含量的合理性,持怀疑态度。

注:这仅是我个人的观点,一己之见,有望评判讨论。

 

四、设计抗裂砂浆厚度为3mm,用什么理由要求要增加1.0mm?

在某省“施工、预算、成本三位一体”讲座的现场互动环节中,我曾提了这么一个问题:很多省市的定额都有一个抗裂砂浆每增减1mm的定额子目(见下定额截图),设计抗裂砂浆厚度为3mm,用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要求要增加1.0mm?结果竟然都回答不了。

砂浆

在实际施工中,影响抗裂砂浆用量的除了上述的“基层”因素外还有很多,其中网格布的容重影响最大。很多的设计明确要求用容重160g的网格布,而设计的聚合物抗裂砂浆批抹厚度只有3mm。我们知道,网格布的容重越大,网的厚度就越厚,覆盖网格布的抗裂砂浆就越厚(条状的厚度厚,圆线的丝径粗,见下图真正160g的网格布3mm的抗裂砂浆根本覆盖不了,乃要求要增加厚度的答案。

建筑行业专业资讯门户-新干线头条 厚度

有了这样的设计,就有这样的清单(见下截图)。如投标人没有扎实的的“施工、预算、成本三位一体”的综合能力,就清单论清单,照套定额,则必亏无疑。


造价技能 

五、说在最后

1、以前的文章中我曾说过:定额反应的是一种水平,而非数字本身。本文讨论的不是定额对不对的问题,意在通过分析弄清底层逻辑,从而更好的理解定额、用好定额,进而掌握成本。因为当下的年轻预算员中,定额思维的现象非常普遍,尤其是“24标准”后,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“成本思维”,而不是定额思维;

2、当前年轻的预算员,工地概念模糊、现场知识薄弱、预算脱离施工的现象比较突出,基础不扎实,最基本的施工工艺没怎么掌握的大有人在…… 本文通过故事思维,诠释的什么是“对定额的理解深度,取决于对工艺的理解深度,取决于基础的厚度”、什么叫“懂施工,预算才更精”;

3、“24标准”明确“定额不作为主要的计价依据”。当下极少再有定额结算的工程,大都是清单报价,是结合成本的自主报价,无需拘泥于定额。一位学者曾说过:“定额是很好的数据库,但我们不能被定额所束缚”。如何不被定额束缚、用好定额数据,关键就是“实践与经验的积累”。一味定额思维的、基本工艺都没掌握的,已与时代脱节,这样的造价人很容易被淘汰。


新干线头条是提供给用户的知识共享平台,新干线头条上的内容均由在平台上注册的用户发布,如您在新干线头条上发现违法或侵权内容,请 【立即反馈】 或拨打我们的投诉专线4000-960-166与我们联系。
11
收藏 7
评论 16
分享
  • 复制链接
  • 新浪微博
  • 微信扫一扫
|
反馈
热评
(作者)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

@   {{replyItem.content}}
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
暂时没有回复,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

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,请稍后回来查看

28条评论

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,共同维护网络环境
选为热评 (作者)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

@   {{replyItem.content}}
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
暂时没有回复,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

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,请稍后回来查看

内容推荐
更多资讯

头像

已发表3篇文章

头条热榜 换一换

热门搜索:
热门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