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4 清单以减少争议

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4 清单以减少争议,需从规范认知、合同约定、过程管理、技术工具等多维度切入,结合行业实践与争议痛点制定策略。以下是具体实施路径及操作建议:

一、深化规范理解: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

1. 新旧规范对比研学,明确关键变化点

重点关注调整内容:如计量规则(如土方放坡系数、模板工程量计算方式)、综合单价全费用属性(风险费用分摊标准)、措施项目列项原则等。可制作《新旧规范差异对比表》,标注 24 清单强制性条款可协商条款

案例实操训练:以典型工程(如住宅、商业综合体)为例,分别用旧版定额与 24 清单计价,对比工程量计算、综合单价组成差异,理解规则调整对造价的影响。

2. 细分专业领域,精准掌握规则细节

按土建、安装、装饰、市政等专业拆分规范条款,例如:

土建工程:明确混凝土构件 “工作内容” 是否包含模板、钢筋绑扎,避免重复计价;

安装工程:掌握设备与材料的划分界限(如配电箱是否计入主材),防止清单项目特征描述遗漏。

参考官方释义与行业指南:研读《2024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指南》,结合住建部发布的答疑文件,澄清模糊条款(如 “一定范围内的风险” 具体幅度)。

二、合同条款细化:从源头规避争议隐患

1. 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标准化

必填项清单:在招标文件中明确项目特征必须包含的要素,例如:

项目类型

关键特征要素

混凝土灌注桩

桩长、直径、混凝土强度等级、成孔方式

墙面装饰抹灰

抹灰厚度、砂浆配合比、基层处理要求

兜底条款:增加 “若项目特征描述与实际施工不符,按现场签证调整” 的约定,避免因描述不清导致结算纠纷。

2. 风险分摊与调价机制明确化

材料价格风险:约定主要材料(如钢筋、混凝土)价格波动超过 ±5% 时启动调价机制,明确调价公式(如基准价对比法)与举证要求(如造价信息网发布的价格文件)。

措施项目风险:对模板、脚手架等措施项目,约定 “除设计变更外,措施费包干使用”,或按施工方案与现场签证分段计量。

3. 工程变更与索赔流程程序化

制定《变更索赔管理细则》,明确:

变更提出时限(如收到变更通知后 7 日内报价);

索赔证据清单(需包含影像资料、监理签字确认单等);

争议调解方式(如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审核)。

三、过程管理强化:动态控制计价争议

1. 工程量计量双轨制复核

施工方:按施工进度同步编制《工程量计算书》,附施工图纸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佐证材料;

发包方 / 监理:采用 BIM 模型或算量软件(如广联达、斯维尔)复核工程量,重点核对

易争议项目(如土方开挖放坡、后浇带工程量)。

2. 综合单价动态确认机制

对暂估价材料、新增项目单价,在施工前通过《单价确认单》书面确认,包含:

人材机消耗量(参考定额或企业施工方案);

市场价格依据(如建材市场询价单、电商平台报价截图);

管理费、利润费率计算逻辑。

3. 措施项目过程签证标准化

安全文明施工费:按阶段(基础、主体、装修)拍摄现场照片,附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验收表》,作为费用支付依据;

临时设施费:明确设施搭建范围(如临时道路长度、围挡高度),用签证单记录实际发生量。

四、技术工具赋能:提升计价精准度

1. BIM 技术全周期应用

招投标阶段:用 BIM 模型自动生成工程量清单,减少人工算量误差;

施工阶段:通过模型关联进度计划,实时统计已完工程量,辅助价款结算;

竣工阶段:基于模型审核变更项目,避免 “洽商漏算” 或 “重复计价”。

2. 智能造价软件深度应用

使用支持 24 清单的软件(如新版广联达 GBQ),启用:

智能组价功能:自动匹配历史工程数据,校验综合单价合理性;

风险预警模块:当材料价格波动超阈值时自动提醒调价;

数据归档功能:保存计价文件版本记录,便于追溯争议源头。

五、行业协同与争议解决:建立长效机制

1. 多方联动培训与交底

发承包双方、监理单位共同参与 24 清单培训,重点解析争议高发条款(如措施项目包干与调整边界);

招标前组织《清单编制交底会》,明确编制原则(如项目划分、计量单位),避免投标方误解。

2. 第三方专业机构介入

对复杂项目(如 PPP 工程、大型市政项目),引入造价咨询机构:

编制《清单应用指引》,统一项目划分标准;

定期审核计价文件,出具《造价争议风险评估报告》;

参与争议调解,提供专业技术支持。

3. 争议案例库建设与复盘

收集行业典型争议案例(如 “模板费用是否包含在混凝土单价中”),分析争议成因与解决路径;

每季度组织内部复盘会,针对本项目出现的争议点,制定《规避措施清单》,如:

对 “土壤类别争议”,约定现场钻探取样由第三方检测机构确认;

对 “新增项目单价争议”,提前约定按定额下浮 10% 计价。

六、延伸建议:关注行业动态与政策更新

跟踪住建部及地方造价管理站发布的补充规定(如 24 清单某条款的勘误通知),及时更新计价依据;

参与行业协会组织的《清单应用研讨会》,借鉴其他企业的争议处理经验;

对重大项目,可在合同中约定 “若政策调整导致造价变化超 ±3%,双方协商调整”,降低政策风险。

通过以上措施,可系统性提升 24 清单的应用能力,将争议点控制在招投标、合同签订及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。核心在于 “事前明确规则、事中动态管控、事后高效解决”,结合技术工具与管理流程的双重优化,实现造价争议的源头治理。

新干线头条是提供给用户的知识共享平台,新干线头条上的内容均由在平台上注册的用户发布,如您在新干线头条上发现违法或侵权内容,请 【立即反馈】 或拨打我们的投诉专线4000-960-166与我们联系。
8
收藏 2
评论 1
分享
  • 复制链接
  • 新浪微博
  • 微信扫一扫
|
反馈
热评
(作者)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

@   {{replyItem.content}}
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
暂时没有回复,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

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,请稍后回来查看

28条评论

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,共同维护网络环境
选为热评 (作者)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

@   {{replyItem.content}}
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
暂时没有回复,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

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,请稍后回来查看

内容推荐
更多资讯

头像

在造价领域内,一切不是问题。

已发表58篇文章

头条热榜 换一换

热门搜索:
热门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