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看施工成本管理
穀雨
2023-03-09
|
7960阅读
28
赞
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看施工成本管理
引言故事
扁鹊见蔡桓公,立有间,扁鹊曰:“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”桓侯曰:“寡人无疾。”扁鹊出,桓侯曰: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!”
居十日,扁鹊复见,曰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”桓侯不应。扁鹊出,桓侯又不悦。
居十日,扁鹊复见,曰:“君之病在肠胃,不治将益深。”桓侯又不应。扁鹊出,桓侯又不悦。
居十日,扁鹊望桓侯而还走。桓侯故使人问之,扁鹊曰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针石之所及也;在肠胃,火齐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。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”
居五日,桓侯体痛,使人索扁鹊,已逃秦矣。桓侯遂死。
从以上《扁鹊见蔡桓公》故事中,作为一个成本管理人员,我得到的启发是五个字:防患于未然。然联想到我的本职工作:成本管理。
工程成本的管理,近些年从业主投拓阶段就已经开始精细化管理了,业主方自身的成本预判意识,不再是传统的发生了再去定方案解决,恰恰是从策划,分析对比后再予以定夺,再加上国家对全过程咨询管理的引导,大的项目第三方专业的咨询公司介入,成本管理更是微观管控了。作为一名总包成本人员,其实不管在职公司是否有现成的成本管理体系,但是作为个人,必然要培养出成本管理的意识,有想法并予以实施,这个意识很重要。一个项目从前期的投标时候的标前测算,而后目标成本的测算,合约管理及动态调整,商务的策划,这些归纳起来即为成本的思想体系:先策后控,策划更优方案,策划采取措施,过程如何更好的二次经营,过程变更的预判,结算资料过程收集,只有这样项目成本才能控得住,公司才能收获更好的效益嘛,即降本增效。
事前成本的策划,盈利点在哪,亏损的如何止损,对那些过程中可能得到收益或可能得不到的风险点的对策是什么,有时候没有计划没有思路的工作真的很无语,一些老生常谈的争议扯淡个不停,比如土方运距、钢筋定尺、设备主材价等等,这么多年了,每一个项目都是在这些上耽误工夫,早些没有策划,没有给相关人员交底,在对账时候才説叨,最好在事前就将其策划掉。公司适当组织成本案例学习交底,养兵千日用兵一时。
事中成本控制,有了目标成本测算及合约规划,那么签约合同价或签约过程中的合同谈判方能做到有的放矢,某一合同,规划多少金额,实际签约多少,预估变更时多少金额,整个项目的规划余量是多少,变更、签证、索赔、认价每一个阶段,估价,对比,落地,都能在策划的引导下得以事中控制,过程控制成本,以免得收尾成本失控。
事后成本控制,这种控制方法是最为被动的,你说洪水来了才着手修堤坝,能来得及吗,三算失控,预计收入范围不定,目标成本流于形式,实际成本各自一本账,最后结算时,成本超支了,亏损严重,老板不把你皮才怪,开玩笑哦也是。其实现在每一个项目工期抓的很紧的,比如一个签证,活都干完二十天了,签证手续还在走流程,你说你的价格能签理想吗,难不成还能拔掉不成,所以事后,是被动的,不可取的,单现实中,难言呀。
其实不管实际实施中如何,作为一名成本人员,大白话说就是让成本走在施工前面,这就欧克了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工程未动,造价先行,同样的道理说明造价先行的重要性,积极应用PDCA管理思想,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,大则适合整个项目,小则适用任何部门,从计划到执行,从检查到处理反馈,将成功案例的纳入标准,不成功案例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,成本管理,亦当如此。
文笔有限,善语对待。
共28条评论
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,请稍后回来查看